庞姓的名人有哪些?
庞统(军师中郎将)庞统(179年-214年),字士元,号凤雏,汉时荆州襄阳(治今湖北襄阳)人。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,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。与刘备一同入川,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,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,刘备用其中计。进围雒县时,庞统率众攻城,不幸中流矢而亡,年仅三十六岁,追赐统为关内侯,谥曰靖侯。后来庞统所葬之处遂名为落凤坡。
庞德(中郎将→立义将军)
庞德(?-219年),字令明,南安郡狟[huán]道县(今甘肃天水市武山县四门镇)人,约在初平年间,投奔马腾帐下,在平定羌民的征伐中屡立战功。建安年间,庞德跟随马超征战平阳,抵御袁将郭援、高干,在马上亲斩郭援首级。张白骑在弘农反叛时,庞德也参与战斗。每次出征常冲锋陷阵,勇冠凉州三军。后几经辗转,随张鲁归降于曹操麾下,被授官立义将军,封关内亭侯,食邑三百户。219年,庞德协助曹仁抵御关羽。两军对垒期间,常骑白马驰骋奔杀,曾一箭射中关羽前额,被关羽军称作“白马将军”。时值汉水暴溢,他率诸将与关羽殊死搏斗,箭镞尽,又短兵相接。而他格斗益怒,胆气愈壮,力战多时后因小舟被洪水打翻为关羽军所擒。关羽敬重他的刚毅威武,以封将劝降,但他却怒目不跪,怒斥关羽,最终殒身殉节。
庞会(中尉将军)
庞会,男,字号生卒年不详,三国时期魏国将领,庞德之子。曹丕即位后,思庞德忠烈,遂赐庞会等兄弟四人爵关内侯,邑各百户。庞会勇烈,有先父之风,官至中尉将军,封列侯。
庞孝泰(唐朝初年著名边塞将军)
庞孝泰白州(今广西博白)人,唐初任左骁将军,为辽东行军总管,与苏定芳征高丽岭西。兵近蛇水,盖苏文来攻,孝泰身先士卒,冲杀在前,过关斩将。但因出征遥远,接济困难,寡不敌众,偕同十三子为国捐躯。孝泰逝后,部署尊其遗嘱:“泰生于白州,死当归白州。”将其头颅取下护送归里,葬于云飞山巅。此“千古英杰”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博白人民和两广庞姓子孙的垂仰和崇敬。
庞籍(北宋宰相)
庞籍(988年—1063年),字醇之,单州成武(今山东菏泽市成武县)人。
庞安时 (蕲水道人、北宋医王)
庞安时(约1042~1099年),字安常,自号蕲水道人,蕲水(今湖北浠水县)人。出身于世医家庭,自幼聪明好学,读书过目不忘。取黄帝、扁鹊脉书研读,不久即通晓其说,并能阐发新义,时年不满20,后安时病耳聋,进一步钻研《灵枢》、《太素》、《甲乙经》等医籍,经传百家与医药有关者,亦无不涉猎,融会贯通。
庞尚鹏(明代官员)
庞尚鹏(1524年-1580年),字少南,是中国明朝官员。嘉靖三年(1524年)生于南海叠滘乡。嘉靖三十二年(1553年)进士,由乐平知县历巡按河南、浙江。万历年间上任福建巡抚,清廉自洁,《虚室行》诗云“细视瓶中久无粟,举火终朝待邻曲。长饥近午始一餐,敢望丰年收万斛。”主要从事福建之军政事务,以推行一条鞭法和清理整顿两淮盐法而闻名。一条鞭法成闽省定制。隆庆二年(1568年)任右佥御史。隆庆三年(1569年)十二月,河东巡盐郜永春劾尚鹏行事乘违。神宗即位,御史计坤亨等上疏言尚鹏无罪。万历四年(1576年)福建巡抚庞尚鹏与胡守仁发生冲突,首辅张居正以重言谴责庞尚鹏。隔年罢官南归。万历八年(1580年)卒于家。谥“惠敏”。著有《百可亭稿》、《奏议》、《殷鉴录》、《行边漫议》、《庞氏家训》。
庞雄(革命家)
庞雄(1891—1911),广东吴川人,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。早年由族人庞玉辉介绍,投入广东新军,隶属炮兵,秘密从事革命活动。1909年,与倪映典等人策划广州新军起义。1910年春起义失败,庞雄赴香港,又东渡日本,历经南洋各岛,与革命党人联络,准备再举。1911年初由日本归国,参与筹备广州起义,主管往来文件。4月27日黄花岗起义爆发,庞雄随攻督署,因寡不敌众被俘,壮烈牺牲。安葬于广州黄花岗,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。
庞爱兰(香港十大杰出青年)
庞爱兰,女,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行政管理课程、澳洲大学高级管理文凭、加拿大沙省大学药剂学学士及香港大学中医药证书课程等。1998年获选为香港十大杰出青年。